202505.27

<世界領先大學新聞系列> 南洋理工大學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新加坡大學如何在14年內從一所默默無聞的學校變成全球前30名

南洋理工大學(NTU)在短短14年的時間裡,從一所鮮為人知的大學一躍成為全球排名前30的大學之一,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大學之一。

南洋理工大學成立於1991年,最初專注於培養工程師,以支持新加坡的工業經濟。當時,它幾乎沒有得到國際認可。南洋理工大學的前身南洋理工學院(NTI)成立於1981年,旨在為新加坡不斷成長的經濟培養工程師。

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與國立教育學院合併成立南洋理工大學,1996年,南洋理工大學吸收了原南洋大學的校友。

2006年,南洋理工大學成為一所自治大學,並已發展成為新加坡最大的兩所公立大學之一。 2011年,它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第174位。今天,南洋理工大學在全球排名第30位,在亞洲排名前五,在短短14年裡上升了144位。

南洋理工大學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轉向研究型大學。研究品質和環境是排名的關鍵標準,泰晤士高等教育對這兩個因素的權重分別為29%和30%。

《泰晤士報》最近的一份報告強調了南洋理工大學排名的空前上升如何使其成為其他大學的典範,引起了全世界學術界的關注。該報告還指出,該大學將排名作為衡量其策略發展和成功的重要指標。

 

當地環境與策略轉變

根據《泰晤士報》報道,要了解南洋理工大學是如何實現這一轉變的,必須考慮新加坡的當地環境。

21世紀初,新加坡面臨來自中國、印度和印尼等鄰國日益激烈的競爭,這些國家正以低勞動成本發展經濟,新加坡意識到自己在工業生產方面已無力競爭,於是轉向以知識為基礎的服務型經濟。

政府成立了國家研究基金會(NRF)來管理研究和資助學術人才。然而,2006年南洋理工大學第一次嘗試從NRF獲得資金失敗,促使南洋理工大學重新考慮其策略。

南洋理工大學的領導層進行了重組,優先考慮研究而不是最初的教學。經過評估,該校25%的教員被解雇了。隨後,大學招募了一流的學者,尤其是來自美國和英國的學者,並授權剩餘的教師在研究方面表現出色。

同時,該大學現代化了其教學方法,從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等知名院校汲取靈感,採用新技術並確保大量財務投資,以提高學生的體驗。

 

以研究為中心的戰略

南洋理工大學的策略很明確:轉型為研究型大學。該大學制定了五年研究計劃,重點關注廣泛的跨學科領域,通常與永續性、醫療保健和安全等國家優先事項保持一致。這一戰略方向帶來了大量資金、國際夥伴關係和合作,包括與倫敦帝國學院合作建立了一所醫學院。

南洋理工大學對研究的重視,加上有利的國家政策,使南洋理工大學在各種國際排名中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到了2020年,它已經進入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的前50名,超過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和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等美國常春藤盟校。在國內,南洋理工大學經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並列,今年,這兩所大學在亞洲並列第四。

南洋理工大學在特定學科領域也表現出色,尤其是人工智慧,這有助於它吸引頂尖研究人員,尤其是來自歐洲的研究人員。南洋理工大學的快速發展模式引起了世界各地大學領導的關注,許多人訪問南洋理工大學學習其經驗。

南洋理工大學從一所默默無聞的機構轉變為全球排名前30的大學,證明了其向卓越研究的戰略轉變的有效性,將其定位為全球高等教育的主導力量。

 

 

 

文章轉譯自:https://e.vnexpress.net

照片:學校官網